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智慧政务 > 解决方案

郑州:强化“五链”协同 持续优化一流营商环境

时间:2023-05-23 11:31:20  来源:中工网  作者:促进网
       今年我市先后印发《郑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》《郑州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》,明确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提出到2035年实现“营商环境迈进全国第一方阵”和营商环境综合性标杆城市的目标。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,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、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议题,也是郑州“当好国家队、提升国际化、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”,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路子的实践命题。
  一、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,强化“创新链”
 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规则经济。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,做到“有为政府”。一是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要素制约,提升市场化水平。“十四五”时期要大幅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,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,保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市场开放领域,推动垄断服务行业逐步向民营经济开放,激发市场活力和内在动力,同时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优化税务服务,减轻企业负担。二是对标国际一流,探索实施土地、金融、人才、技术和数据等要素配置的突破性政策。推进“标准地”供地方式和工业用地出让模式,通过构建“读地云”,实行工业用地“云上供地”“拿地即开工”。如上海临港新区作为产业用地多用途混合利用试点,率先开展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,形成投资项目一站式办理施工许可和综合竣工验收机制,大幅压缩企业投资类项目用地审批时间,提高土地管理效能。三是搭建要素融合场景。加强顶层设计,布局全域应用场景,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服务体系,营造有利于知识流通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。四是整合信用系统与金融信贷系统,推进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发展。探索贯穿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“投资基金—质押融资—风险补偿—许可转化—证券化”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全链条,设立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专项资金池。五是创新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机制,构建综合融资担保服务平台,缓解企业融资难题。
  二、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,强化“信用链”
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完善产权保护、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、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。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公正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开展商业活动的前提,是合作共赢和现代契约精神的基石。一是以探索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突破口,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。建立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的跨区域知识产权服务平台,为企业提供“准入—运营—破产”关键环节的咨询、评估、交易、信息和代理等全链条服务,开展跨区域知识产权价值服务体系建设。二是持续推进相关法律制度的“立改废修”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、规范市场运行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,要求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全面清理取消限制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定,防止地方保护或行业垄断,禁止设置注册登记、设立分支机构(办事处)、资质验证、投标(竞买)许可、强制担保、强制要求在当地投资、人员业绩考核等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限制性条件。三是创新法治和信用体系建设,实行专用信用信息开放机制。推进政务诚信、商务诚信、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社会信用综合体系建设,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、互联网法院、知识产权和破产法庭,开启网络案件审理全新模式,使信用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标杆。四是以加强信用监督为重点,构建跨区域系统监管、“互联网+”等新型监管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。如伦敦市政厅使用住房数据为小型开发商确定场地,使用人口统计数据来预测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趋势,通过建模确定新建学校的位置和规模,依法利用大数据为市场主体“画像”,拓展信用监管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。
  三、建设透明高效的“数治”环境,强化“数字链”
  数据是创新动能,是基础设施,是交易标的,是治理规则。“数治”环境是以“现状—研究—决策—执行—评估”闭环方法为指导,针对特定生态环境治理目标,通过信息化手段调配整合各类资源,形成政府治理、环境监管与信息化手段有机融合的综合治理体系。一是以顶层设计为先导,强化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和中原数据交易联盟融合力,营造规范有序的数据交易环境。鼓励创新主体参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,搭建大数据交易平台,引领并带动创新能力强、经营模式灵活的中小企业爆发式成长,同时依托数据创新中心(DBD),大力培育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,吸引全球数据源龙头企业及其生态伙伴落户,形成以“招数”带“招商”新模式,打造中部地区数据交易改革创新策源地、数据要素配置国家重要枢纽节点、服务一流的“数商”生态。二是以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为基础,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,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完善5G基站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数据中心、卫星互联网、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产业互通互联的功能发挥,探索建立跨境数据便利化流动机制,建设国际“数仓、数纽、数港”,完善数字经济科创服务体系。三是以政务服务领域为突破口,依托政务云资源,率先部署全市城乡一体化的“云链融合”网络和数据共享链。以“政务服务集成化”改革为核心,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”模式创新,统一数据格式、数据接口,融合各行业各领域数据集,形成各职能部门共享的公共数据交换池,打破条块分割和“数据孤岛”。四是以“全生命周期管理”为目标,重点提升城市基础服务的精准供给能力。拓展“郑惠企”“万人助万企”数字平台与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场景,聚焦“一老一小一青壮”,开发上线更多的惠企惠民服务事项和“三跨型”民生热点服务一件“事”,切实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  四、建设互利共赢的国际宜商环境,强化“开放链”
  对标国际宜商环境指标体系,以构建完善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抓手,从注重扩容增量转化为筑牢市场主体根基,从注重强化存量转化为激发内生动力与保障,激发多元主体的共生协同,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。一是建立完善国际营商规则,以更加开放、积极的态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。通过一体化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域对资源要素配置的限制,建立更大范围更为统一的市场环境,降低城市群、城市圈和城市内部资源要素流动的制度性成本。二是增强国际交流合作。对外交流“走出去”,主动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世界发达国家交流合作,强化国际交流合作,推动互高商品展览。积极争取拓展国际合作,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和签证中心“双向”落地。三是建立国际化征信系统。对标国际,构建符合国际化营商规则和标准的征信系统,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契约精神和社会诚信体系。综合运用大数据、5G技术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,打通国内外经济运行、市场监管、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、生态监测等跨区域政府职能,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。四是开展国际化社区示范创建,细化国际公共服务质量,提高城市国际吸引力。对接国际化市场规则,国内外先进水平,完善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有效机制,健全与国际接轨的“高精尖缺”人才认定标准、知识产权保护、贸易仲裁和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,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留才制度,构建完善“政务、商务、服务”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。
  五、建设独具特色的区域环境,强化“系统链”
 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。由于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、相互依存要素结合而形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,要坚持用整体的、动态的和开放的视角总结事物规律、建立秩序,以实现系统总体优化。一是聚焦“共生、共建、共商、共享、共赢”的利益共同体,推动区域环境一体化。注重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,从全局着眼、从宏观思考、从长远入手,对标一流,探索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要素共享、标准统一的制度体系,破除阻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,初步构建分工合作的产业生态圈、畅达高效的交通圈、舒适便民的生活圈。二是聚焦重点领域、重点主体带动。《郑州市“十四五”创新高地建设规划》提出“一带引领、两翼驱动、四区支撑、多点联动”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空间格局,推动城市发展方式从以城促产向以产促城、产城融合转变,加快推进“1+8”郑州都市圈协同发展,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。在市场准入、企业融资、政务诚信、法治保障等关键领域强化以企业为核心的“产学研”合作体系,加快构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圈,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和全链条保护,推进部门沟通常态化、工作清单化、任务具体化、责任属人化,理顺政府部门关系。三是聚焦特色引领的县域营商环境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,推进空间布局、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,一体设计、一并推进”。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,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。2022年我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1.69亿元,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.46%,2023年第一季度我市各区县(市)均实现正增长,中牟、新密、荥阳等县域经济增速较高。推进以自贸区郑州片区、郑东新区、新郑市、荥阳市、管城区等特色引领的县域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,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;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和减污节能降碳先进技术,提升县域环境发展的容量和质量。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