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最新要闻

互联网+公共服务 李克强“新药方”治“懒政”

时间:2015-11-19 14:01:28  来源:国脉电子政务网  作者:
       “这个部门要那个部门的证明,那个部门又要求这个部门先开证明,每个部门都像‘击鼓传花’一样,结果让老百姓跑断了腿。也滋生了‘跑关系’、‘托门子’的腐败空间。”李克强在国常会议上说。 
  当天的会议以确定改进公共服务措施为其中一项主要议题,核心是以持续简政放权便利群众办事创业。此前,推进简政放权已经数次出现在国常会议之中。但国是星期三注意到,此次会议在这一内容中,新增了依托“互联网+”的表述,以往罕见。 
  李克强在会议上说:“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已经在积极探索,通过提高技术手段,推进信息共享打造数据库,便利公众需求,确保信息安全。政府要尽力为老百姓解除麻烦和障碍,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方便群众,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潜力。” 
  李克强再治“懒政” 
  本次国常会议涉及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的内容大致有两点,其一是加快推进各级政府间、部门间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间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、校验核对;其二是依托“互联网+”,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,变“群众来回跑”为“部门协同办”,从源头避免“循环证明”,最大限度便利群众。 
  以上两个要求要打破的是政府各部门“信息私有”的固有思维和格局——公众变身部门信息的“传送带”,归根到底还是“懒政”思维的体现。在今年9月的国常会议上,李克强就曾强调要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,“不作为、不会作为的,就不要占这个位子”。 
  本届政府上任以来,在简政放权的诸多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都进行了“自我革命”,但从群众的角度看,门难进、事难办、排长队、流程多、审批时间长等简政放权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仍然存在。 
  利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打通各部门的信息壁垒,以期未来建立覆盖全国的网上政务平台,倒逼政府以固定的流程与时间处理公民政务诉求,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。 
  另一方面,避免部门之间的“循环证明”也可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,提高政务服务水平。用学者的话说,类似做法将确保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,为推进简政放权提供全新高效的载体,确保行政权力事项以规定的流程办理。 
  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要实现什么? 
  此次国常会议提出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并不意外。本周,国务院门户网站中国政府网便开始发布支持“双创”的系列百科,详解大学生创业可享受到的优惠。 
  更早以前,今年7月发布的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指导意见》中则有300余字的阐述,要求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。可以预见,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的政务模式料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新趋势。 
  根据上述《指导意见》,国是星期三梳理了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主要涉及四项主要内容:其一是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;其二是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,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;其三是推进网上信访;其四是打通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,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,提升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。 
  毫无疑问的是,当前的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也仅处于一个初级阶段。在前述《指导意见》中,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涉及发改委、教育部、商务部等13个部委,这将是一个影响整个政务体系的浩大工程。 
  那么,从简政放权的角度,国是星期三认为,当前的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尚需着力两个方面: 
  首先是建立权力公开制度。未来,哪些权力在政府清单之内,属于政府可行使的权力,哪些不在属于违规使用的,公众应该有获取此信息的权力。如本次国常会议提到的,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目录清单要全面梳理和公开。 
  第二是加大监督。目前如同公民行政诉讼难一样,监督政府的行为是否能够得到回应似乎也是一个未知数。未来,应考虑新增网络监察平台,公民若发现政府违规行使权力,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的方式亦应该是一个便捷的反映通道。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